美国制造业外流、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吵了这么多年,从奥巴马喊到特朗普,再从特朗普喊到拜登,如今特朗普再度上台,可以说是政客们轮番上阵,各种政策工具用了个遍,结果呢?制造业回流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这些声势浩大的努力总是收效甚微?如果我们愿意抛开政治正确,直面问题的核心,就会发现:美国制造业要想真正回流,首先必须取缔工会组织。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刺耳,但却是基于经济规律的真实判断。工会,尤其是那些拥有法律特权、能够发起罢工、绑架生产的工会组织,已经成为美国制造业身上最沉重的枷锁。它们表面上是在“保护工人权益”,实际上却在不断抬高劳动力成本、阻碍技术创新、破坏投资环境,最终把企业逼走、把工作岗位搞没。
看看历史就知道了。美国汽车工业的衰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强大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通过一次次罢工和谈判,为会员争取到了令人羡慕的高工资和高福利。但结果呢?底特律从曾经的“汽车之城”沦为了“铁锈地带”,通用汽车破产重组,福特艰难求生,大量工厂关闭,工人最终失去的不仅是高福利,连工作都没了。这哪里是保护工人?这分明是把整个行业往死里坑。
工会的破坏性远不止于此。它们抵制自动化、反对新生产技术,因为担心机器会“抢走人的饭碗”。这种反创新的心态,直接导致美国造船、钢铁等传统行业的技术更新远远落后于日、韩等竞争对手。当别人用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的时候,美国工厂还在用上世纪的老办法,成本高、效率低,怎么竞争?
更糟糕的是,工会的存在使得美国的营商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动不动就罢工,生产计划说停就停,哪个企业敢在这样的环境里投资建厂?曹德旺在美国建厂时就明确表态:“工会进来,我们就关门不做。”这代表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他们不是不愿意在美国投资,而是实在受不了工会的折腾。
有些人可能会说,工会也为工人争取到了更高收入啊!但这其实是个错觉。短期来看,工会确实能让部分会员拿到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但这是以牺牲更多就业机会为代价的。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人为抬高价格(包括劳动力价格)必然导致需求减少。当工资被抬到市场水平以上,企业就只能减少雇工数量,或者干脆把工厂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事实上,美国制造业真正繁荣的领域,如科技行业、金融行业,恰恰是工会势力最弱的地方。硅谷的程序员不搞罢工,但他们的收入和福利却是全球顶尖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行业遵循的是市场规律,靠的是创新和效率,而不是靠罢工和谈判来“争取”利益。
所以说到底,美国制造业回流不是一个关税问题,也不是一个补贴问题,而是一个制度环境问题。工会特权不废除,劳动力市场不解放,再怎么加关税、给补贴,都只能是扬汤止沸。企业是要追求利润的,没有人会愿意回到一个被工会绑架、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环境中去生产。
取缔工会组织,不是要剥夺工人的权益,而是要恢复健康的劳资关系,让工资由市场决定,让生产效率成为收入增长的真正源泉。只有这样,美国制造业才可能迎来真正的回流。否则,无论换谁当总统,喊什么口号,都只能是又一场政治作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