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福利主义,非蠢即坏

今天,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声音在高呼:政府应当搞福利,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全民发钱,这才叫公平,这才叫帮助穷人!听起来多么冠冕堂皇,仿佛福利制度是穷人的救世主。

但如果我们稍微冷静下来,剥开这层温情的面纱,就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福利主义非但没有拯救穷人,反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它打着“济贫”的旗号,却干着“劫贫”的勾当,最终让穷人陷入更深的泥潭。今天,我们就来戳穿这场伪善的道德表演。

福利主义最动人的口号是“帮助弱势群体”,声称要通过税收和再分配,把富人的钱分给穷人。但现实呢?政府本身不生产财富,它只是一个财富的搬运工。钱从哪里来?只能从民众的口袋里掏。这个过程就像一场零和游戏:想要给一部分人发钱,就得首先拿走另一部分人的钱。但真正受益的是谁?绝不是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穷人,而是靠近权力中心的特权阶层。

想想看,福利资金的分配权掌握在谁手里?是那些制定政策、管理资金的官僚和机构。他们就像裁判兼球员,一边收税,一边决定怎么分钱。结果呢?高额的养老金、优质的医疗资源,往往流向了体制内的群体,而真正的穷人只能分到一点残羹剩饭。

更讽刺的是,这种分配机制催生了“懒汉文化”。当一个人躺着就能领钱,他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当福利变成铁饭碗,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就被扼杀。最终,蛋糕越做越小,所有人一起变穷。这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的阿根廷、委内瑞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本是富得流油的国家,硬生生被福利主义拖垮,全民陷入贫困。

而福利制度离不开高税收。政府要发钱,就得先征税。但税是谁在交?表面上是“劫富”,实际上却是“劫贫”。因为税收的最终承担者,往往是广大普通的劳动者。

举个例子:假设政府对某企业老板征税,老板为了维持收入或利润,只能裁员降薪或者提高产品价格。结果呢?劳动者失业了,消费者买不起商品了。而低技能、低收入的群体,恰恰是最脆弱的——他们没技术、没资本,一旦失业,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更可怕的是,高税收会打击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企业不敢扩产,工作机会减少,工资水平下降,物价却因生产短缺而上涨。穷人本就捉襟见肘,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当税收不够用时,政府还有一个“法宝”:印钞。通过超发货币,稀释掉民众手中已有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制造通货膨胀,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这本质上是一种隐形税收——它悄悄偷走你口袋里钱的购买力。

印钞对谁伤害最大?是那些靠固定工资或存款生活的穷人。富人的财富多元化,有房产、股票抗通胀;但穷人的家当可能就是银行里那点积蓄。货币一泛滥,钱就不值钱了:去年能买100斤米的钱,今年可能只够买80斤。这意味着,穷人的血汗钱被无声无息地蒸发掉了。

更荒谬的是,印钞往往是为了填补福利窟窿。比如,某国养老金缺口大了,就开动印钞机,结果物价飞涨,穷人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看似救了急,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雷。津巴布韦、魏玛德国的悲剧告诉我们:印钞救不了福利,只会让所有人一起崩溃。

福利主义还有个“高明”的手段:发债。借今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把债务留给下一代。但这债谁来还?还不是通过未来的征税或印钞!而低收入群体的后代,注定要承受最重的负担。

比如,政府为了支付养老金,发行巨额国债。几十年后,债务到期了,怎么还?要么加税,要么印钞。加税,意味着年轻人的工资被砍一刀;印钞,意味着他们的积蓄缩水。可那些当初享受福利的人,早已作古,留下烂摊子给子孙。这公平吗?分明是代际抢劫!

更可悲的是,债务经济会扭曲社会结构。年轻人发现,自己辛苦工作,却要养活庞大的退休群体,于是选择躺平或逃离。资本积累受阻,经济停滞,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穷人后代原本指望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现在连机会都被福利主义扼杀了。日本为什么陷入失落的几十年?这就是真实现状。

说了这么多,难道我们要对穷人的苦难视而不见吗?当然不是!但真正的帮助,不是靠施舍,而是靠创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一再证明,唯一能让穷人脱贫的道路,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尊重产权和自由契约。当一个人能拥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他才有动力去生产、去创新。企业家为了赢得消费者,会拼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物美价廉的商品由此涌现。资本积累增加了,工作机会多了,工资水平上升,物价反而下降。这才是“共赢”——穷人买得起更多东西,生活水平自然提高。

举个例子:几十年前,一个工人月薪几十块,手机就是奢侈品,得数万块,普通人想都不敢想;而今天,普通劳动者即使月薪几千块,也能轻松买起好几部手机。这不是因为福利主义,而是因为市场经济解放了生产力,人们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物价反而普遍下降。相反,福利主义养懒汉、打击生产,只会让社会退步。

人们需要的也不应该是“免费午餐”,而是公平的机会,与此同时,通过减税、放开管制、保护产权,让每个人自由交换、自负其责,这才是对穷人最大的善意。慈善可以自愿,但不能强制。否则,福利主义终将把所有人拖入均贫的深渊。

福利主义披着道德的外衣,内里却是致命的毒药。它用征税、印钞、发债掏空社会根基,却把账单塞给最弱势的群体。如果我们继续被这种伪善表演蒙蔽,等待我们的只能是普遍贫穷,古今中外,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所以说,那些寄希望于福利的人群,该醒醒了!真正的公平,源于每个人的自我奋斗和市场馈赠。人们应该呼吁的是:废除所有人的福利,回归自由交换的市场经济,才能让所有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不是冷血,而是最大的慈善。

而那些福利主义的鼓吹者,要么是蠢,要么就是坏。

 
  •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供参考;配图来源自网络,与正文内容并无必然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