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同、4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决议,终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这一决议看似是对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否定。但细究之下,参议院的行动恐怕只是隔靴搔痒,难以真正扭转局面。

因为根据程序,这些决议还需经众议院表决,而此前众议院共和党人已多次阻止类似立法行动,预计决议很难通过。即便众议院奇迹般通过,美国总统还拥有否决权,而国会两院均需再次以三分之二绝对多数才能推翻否决——这在美国当前极化政治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参议院的否决决议更多是象征性的,无法实质性解除关税政策对民众的束缚。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自推出以来,就以“保护美国产业”为名,行损害经济之实。这种政策本质上是对自由市场的粗暴干预,它通过加征高额关税,人为抬高进口商品成本,表面上保护了少数美国国内的生产者,实则让广大美国消费者和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企业承担代价。
比如,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出口商可能被迫降价以维持竞争力,但最终成本会转嫁给上游的劳动者和土地所有者,导致前者面临工资下降和失业增加。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在进口货物加征关税后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则面临物价上涨,选择减少,生活成本攀升。
然而,特朗普作为政策推手,却无需承担任何代价,反而能从这种民粹主义举措中捞取政治资本,迎合特定利益集团的支持,巩固支持率,这种“能大量获益而无需担责”的机制,无异于鼓励权力任性妄为,因此大家可以看到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经常改变立场,让人难以琢磨。
更荒谬的是,即使未来关税政策被修正或终止,但此前给民众造成的损失也已无法挽回。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消费者多付的账单,都成为沉没成本,无人负责。特朗普可以轻松转向下一议题,而普通民众只能默默承受苦果。这种不公正是对法治精神的嘲弄。法律本应成为保护民众权益的盾牌,而非权力滥用的遮羞布。
因此,有必要推动法律改革,支持具体的个人向特朗普本人追偿损失。这不是情绪化的报复,而是基于责任原则的正义诉求——决策者若因其错误政策导致他人受损,理应承担赔偿责任。例如,受关税影响的企业主或消费者,应有权通过诉讼要求特朗普个人赔偿其经济损失,如订单流失、物价差额等。这不仅能弥补受害者,更能树立警示,遏制未来政客的轻率行为。
追偿的关键在于赔偿来源必须明确:应由特朗普从个人财产中支付,而非通过美国国家财政报销。如果让纳税人买单,就等于让全体民众为特朗普的错误政策二次付费,这无异于纵容权力失控。要求特朗普个人担责,才能让他真正感受到“疼痛”,从而在决策时三思而后行。历史经验表明,权力若不受制约,必然走向滥用。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危害已昭然若揭,它撕裂全球供应链,抬高生活成本,违背经济规律。要真正制止特朗普式的胡乱政策,唯有通过法律手段,让个人追偿成为可能。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公平正义的体现。
当政客意识到自己做出的错误决策会让本人付出沉重的实际代价时,他们才会收起傲慢,尊重民众权益。否则,类似的贸易闹剧只会反复上演,而普通人都将成为代价的承担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