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总统李在明的“童工”经历聊起

当地时间6月3日晚,李在明成功赢得韩国总统大选,当选新一任韩国总统,在相关媒体的报道中,着重突出了其贫民家庭出身,以及童年辍学打工的经历,今天我们就聊一下这个李在明做童工的事情。

根据媒体报道,李在明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辍学,由于李在明未到法定年龄,不得不使用他人的履历和假名字入职工作,以各种化名,从一个工厂到另一个工厂打工。

那么对于李在明这一段做童工的经历,大家会有什么看法呢?也许有人会说李在明勤奋刻苦、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努力上进等等,想尽各种词汇来称赞他;

但是,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各国法律基本上都是严禁使用童工的,而根据李在明伪造自身身份的经历,我们可以知道,李在明当时是主动去打童工的,且其这个行为是“违法”的,而当时雇佣使用李在明的工厂如果在雇佣李在明时明知其真实年龄的话同样是“违法”的,注意,这里的违法并不涉及道德评价,仅仅指前者的行为明确违反了成文法律规定。

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童年辍学的李在明当时想要谋求一份生计的话就只能去违反法律,如果李在明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话就要饿肚子;同样的,如果李在明打工的工厂严格遵循法律的话,辍学的李在明就难以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最终同样的是饿肚子。

当然,饿肚子只是一种直接体现,就拿童年时期李在明的经历来讲,如果当时的工厂严格遵守法律不允许其做童工,那么其找不到一份满足生计的工作,李在明为了填饱肚子会走向何种选择,这是一个难以预判的答案,其最终处境,也许会变好,但更可能是变坏。

而相对于这个未知的答案,做童工很明显是一个更好的选项,对于李在明而言,有了维持生活的生计,对于工厂而言,有了更便宜的劳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受损的,两者都是受益的。

但是,这个两者同时受益,无人受损的事情却又是违法的,两者都违反了韩国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那么,面对一个对自身有利,无人受损,但又违法的事情,人们该如何选择呢?是遵守法律?还是违反法律?

对于童年的李在明来说,严格遵守法律的话,他就无法继续生活下去,而其去打童工,并没有侵害到谁的权益,但却是违法的,虽然法律大多时候并不会惩罚这些童工,而多是惩罚使用童工的工厂;

那我们放在工厂的角度来看,如果工厂严格遵循法律的话,童年的李在明就失去了生计;但是工厂雇佣童工为他们提供生计的话却又是违法的,既要受到法律的处罚,还要受到舆论的负面评价和抨击指责。

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严格遵循法律的话,有些人的处境就会变差,比如那些童工就会失去维持生计的工作;而这些童工,比如辍学的李在明,想要改善处境的话,比如打童工,就只能去违反法律,而且还得有愿意接受这些童工并主要承受违反法律的风险和后果的工厂。

那么,当现实与法律冲突的时候,如何判断谁对谁错呢?

比如法律禁止童工,本意是为了保护儿童的权益,但人们却无视了童工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形,比如,辍学儿童为了改善生计主动去打工,这是主动;而被动的话往往伴随着强制性,比如父母或是工厂强制儿童去工作。

那么,很明显,上述被动的情形是需要法律去禁止去打击的,但对于前者的主动情形之下,法律要不要禁止和打击呢?

比如一个无家可归的儿童,想要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可以吗?有错吗?侵害到谁了吗?都没有,但现实却是同样不被法律允许。

原因就在于人们想要保护儿童的权益,所以要禁止童工,但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时候,这个无家可归的儿童其生存处境在禁止童工的法律保护之下,到底是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差了?本来打童工能维持生计,但禁止童工之下,其生计如何维持,有人在乎吗?或者是,有人尊重其选择吗?

 
  •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供参考;配图来源自网络,与正文内容并无必然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