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叫停了浦东机场的网约车禁令,乘客们又可以方便地打网约车出行了。
事情似乎可以告一段落,至于那实行了5天的网约车禁令是怎么出台的,为什么出台,这些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我们可以从逻辑上推理其背后的故事。
按理说,出租车和网约车都是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的,两者虽是竞争关系,但究竟谁能赢得乘客的信赖还是取决于他们自己。
也就是说,谁能提供物美价廉质优的服务,乘客就会选谁,消费者是不会在意你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的,哪个方便快捷性价比更高服务更好,就选哪个。
所以正常情况下,商家,就需要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服务,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才能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长期生存下去。
但现在,一些商家通过和权力结盟,就可以获得排他性的优势,这时,他们只需要讨好权力就可以维持优势地位,而不再需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这对普通消费者和其它同业竞争者都是十分不利的。
像是这里的出租车,通过运营牌照获得了优势地位。
而网约车呢?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
“据出行行业市场人士透露,滴滴、高德等平台在上海至今都未取得网约车营运许可的牌照,‘法理上上海的大多数网约车都不合规。’”
也就是可以这样理解,大多数上海的网约车都算是黑车,如果严格按照规定,都应该取缔。
那你能想象,人们每天在上海打网约车,竟然是每天在打黑车,大家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消费者更认可的网约车无法获得牌照呢?这点我们还是不得而知。
然后再回到出租车,出租车有了运营牌照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不会,首先获得牌照成本就非常昂贵,经济观察报只提及,现在受网约车冲击,牌照在贬值,并没有提及牌照现价多少。但有提及:
很多出租车司机“以前需要花大价钱买资质和牌照”,之后每月还都需要“份子钱”投入。
陈师傅开的是电车,除了每个月月底有600块的“电补”,算下来,一个月要缴份子钱7600元,每个月5日之前缴纳。“份子钱可不低,相当于每一天都有450-500块钱的成本。”可陈师傅算过一笔账,如果是燃油车,份子钱虽低,一个月3000元,但跑下来的油钱更高。
你看,出租车虽然有优势地位,但也需要付出高额代价,而这还是当前受网约车冲击下的情形,无法想象网约车没有出现之前,成本又会是多少?
但不管多少,这些代价都得转移到消费者,即乘客身上。
因此,在高成本之下,出租车自然价位便宜不到哪里去,不喜欢拉短途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消费者也不是冤大头,出租车价格高服务差,自然会选择其它出行方式,比如网约车,地铁,公交,甚至黑车。
所以,即使出租车有优势地位,但也做不到高枕无忧,毕竟你无法强迫别人坐出租车。
这样看来,出租车,网约车,乘客,似乎都处于不利地位。
那假设,没有管制,也就是没有车辆运营许可牌照和相关费用,这时候,出租车运营成本会大幅下降,网约车也处于合法地位,乘客的出行成本也会大幅降低,这时候有谁会权益受损吗?
没有,多方都能获益。
有人这时候会担心其他问题,就不具体举例了,但是,这本来就只是双方的事情,一方有出行需求,一方提供出行服务,只要两方自愿达成一致,必然对双方有利。
但如果非要在双方交易中加入其它考虑,那只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矛盾化,而不会有什么额外的益处。
就像现在一样,出租车的高成本,网约车的合法性,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矛盾,乘客也要承受高成本,还要担心会不会不能打网约车,三方中没有赢家。
真正的赢家只有那双管制之手,既可以收到高额的牌照费、份子钱,还能一言决定他人的生计能不能干下去,怪不得人人都想跻身其中。
但人们要认识到,假设人人都可以跻身其中,又有谁能养着它呢,所以能进入其中的必定只是少数,而多数人则要承担这个代价。
那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就看大家自己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