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口百年内或锐减85%?为什么虚假信息大行其道?

刚才看到媒体的报道,韩国智库“韩半岛未来人口研究院”周三发布报告称,若当前超低生育趋势持续,韩国总人口到2125年或将锐减至现有规模的15%,即约753万人,跌幅高达85%。

看到这样耸人听闻的报道,不知道诸位心里是否会大吃一惊?尤其是发布该数据的还是代表着智慧和思想的智库?但毋庸置疑,这样的智库就是垃圾,因为其引用的逻辑就是错的,而且其报告中也会使用充满模糊的词汇比如:假设、若是、或将、大约、也许等等。

这样的话,以后,该智库的预测,对了就是该智库了不起,错了就是大家理解的问题,可以说是鸡贼得很。

我们要想判断为什么该智库的预测报告是错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它所引用的只是当前的数据,而这个数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未来会无时无刻改变。

就像一个新生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身高通常在0.5米左右,到1岁的时候通常能够长到0.7米左右,那么,这个婴儿一年就长了0.2米,那是不是说10年后这个婴儿就能长2米,身高就是2.5米?但是,没有人会这样算,也没有人会认为这样是对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不同年龄段人身身高的变化是不同的。

类似的还有近些年媒体大张旗鼓的报道某些车企卖一辆车亏多少钱,简直是把读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因为其计算方式通常就是把总投入减去总收入来计算单品的盈亏;

比如张三花十万开了一家面馆,一碗面卖10元,张三开业当天卖了100碗,那么这时候的情况就会是10万减去1000后再除以100,也就是说开业当天张三每卖1碗面就要亏990,大家都可以由此看到这样的逻辑是错的有多么的离谱,因为张三并不是只营业一天,他的投入成本也并不能只平均到某一天的营业数据上,随着张三面馆的持续营业,这个成本会不断的拉平,到时候又是每卖出一碗面就能够赚到相应的多少金额了,那同样的卖一碗面,就会变成一会儿亏钱一会儿又赚钱,简直是逻辑混乱。

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也是时刻变化着的,可能人们今天不想生育,明天就突然愿意生了,后天却又又不想生了,人们的主观价值是时刻变化的、无法度量的。

那为什么有人以一个假定不会变动的出生率来计算未来的人口数量就能够引起媒体的报道并耸人听闻呢?难道该智库不清楚这种计算方式的逻辑错误?难道媒体就不会怀疑该报告的真实性?

那么,我们就要先看该智库为什么会发布这样的报告?看到这样的报告,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未来人口要剧烈减少,没人了可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该想着怎么刺激生育了,怎么刺激呢?发钱发补贴呗、甚至是惩罚不生育的人群,前两天不就传日本征收单身税的嘛?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某种观念或主张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存在,其背后往往需要迎合部分群体的认可或支持,该智库的报告,既能彰显自身的存在感,又能为那些主张刺激生育的群体提供理论支持,而这些支持刺激生育的群体又能根据该理论要求刺激生育,然后呢?

想要刺激生育就需要钱,就要征税,就涉及到海量税款的利益分配。而在这些过程中,这些智库或媒体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大概就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至于一百年后,韩国人口到底有没有锐减85%,谁在乎呢?人们要先能活到那个时候再说,即使说错了也不用负责任,反倒可以确定的是有些人已经从中受益了。

本来人们要不要生育、生育多少,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每个人或家庭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安排,既契合自身实际,又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但当生育的问题被集体化概念化后,生育就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了,某些群体就由此可以获得了支配他人生育意愿的权力,让你生的时候你要多生,不让你生的时候就不准生,并由此掌握海量的资源和利益分配,而这些事情的背后往往离不开某种观念的鼓动与传播,而这就是那些所谓的智库和媒体正在做的事情。

 
  •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供参考;配图来源自网络,与正文内容并无必然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