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抢人饭碗”是一个坏词?

今天看到某媒体报道,说在编程行业,一个优秀的编程人员在过往的时候月收入可以高达数十万元,然而现在,随着AI编程的出现,这些人员却面临着找工作的困难,从曾经的黄金职业到如今前景黯淡,大量从业人员的饭碗都被AI抢走了。

那么,我们就来聊一下“抢人饭碗”这个词,“抢人饭碗” 是一个俗语,通常用来比喻夺取别人赖以生存的职业、工作或生计来源,让对方失去维持生活的经济基础。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对“被抢”的人充满同情,而对“抢夺他人”的人充满指责,现实就是这样,比如舆论中有大量声音指责电商干死了实体店,无人驾驶抢了司机们的饭碗等等,类似的腔调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但是,让我们从“抢人饭碗”这个词的语境里来看一下什么是“抢”,这里有拿走、夺走、占据的意思;那“抢人饭碗”是不是也就是说本来某人在好好的做着某个行业的营生,但现在突然来了一个人对前者说你不能干了,得我才能干,是这个意思吗?

非也,事实上恰恰相反,是某个人本来靠某个行业营生,然后其他人也进入该行业,而且比前者做的更好,这时候前者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便对后者说,你怎么能来抢人饭碗呢?那么,前者的意思便是说,这个行业你后来者不能干,只有我才能干。

这里拿现实举例便可一目了然,比如实体店,在电商没有出现之前,人们购物只能去实体店,购物体验如何我就不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然后电商出现了,现在的电商呢,基本上可以做到全国包邮、数日即达,像是即时零售,下单后数十分钟就送货上门了,而且网购的选择更加多样、价格更加便宜,像是大多数产品还可以七天内无理由退货,有哪些人在实体店可以无理由退货呢?

所以,当消费者在面临实体店和电商之间的选择时,该如何选呢?这里面并没有对错,完全是取决于每个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但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网购,当然也会有人选择实体店,前面已经说了,这里面没有是非对错,看每个消费者的偏好,但两者之间的购物体验就注定了会有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网购,那么,这时候实体店的营收必然下滑,甚至是关门。

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并不是网店对实体店说,你不准营业了,你得关门,而是实体店在网店的面前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同样的服务,也就是实体店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比不过网店,所以消费者选择了体验更好的网店,而抛弃了实体店。如果实体店能够提供比网店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自然就会选择实体店,比如,很多消费者对胖东来青睐有加,就是后者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发现,网店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消费者选择了网店,实体店生意无人问津,实体店从业者失去了营生的饭碗,他是该指责网店,还是消费者呢?现实中的声音已经给出了答案,很多人在指责网店,认为网店抢了实体店的饭碗。

那么,这些人的意思就是在说,你网店不应该存在,消费者也不应该去选择网店,只能来我实体店里面消费。那么大家就会发现,想要保住实体店从业者们的饭碗,首先就要剥夺网店从业者们的权利,其次剥夺消费者们的权利,只有这样,实体店才能长期生存下去,那大家还认为这是权利吗?不,这不是权利,而是特权、是垄断。

大家也不要认为提及特权或是垄断就是高高在上的、攫取暴利的,一个人只要获得了不属于自己的权利,那就是特权,比如老年卡乘公交车免费,是不是特权呢?当然是,因为这些人乘车,让纳税人为之买单,当然是特权,只不过大家对这样的情形已经习以为常罢了,现实中很多人看似反对特权,但也只是反对他人的特权,而不介意让自己享有特权,比如现在人们呼吁的各种补贴、各种免费等等,不都是想要让他人为自己买单嘛,这些不都是特权嘛?

让我们继续聊抢人饭碗的事情,这词从直觉上看大家就会认为被抢的人值得同情,抢人饭碗的人不对,但是,凭什么某种行业只有你能做,而别人不能做呢?就像实体店和网店,哪个让消费者的体验更好,消费者就选谁,但如果为了照顾所谓的实体店的饭碗,就得剥夺网店从业者和消费者们的权利,哪有一个人的权利是建立在侵犯他人的权利基础之上的呢?

正确的做法就是,某个行业大家都能做,谁做的好做的成功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这个成功不仅惠及从业者本人,也惠及了广大的消费者。至于那些在该行业无法赢得消费者选择的从业者,其最好的办法就是改行转业,而不是通过剥夺其他从业者的权利让消费者只能选择自己的差劲服务。

所以我说,“抢人饭碗”是一个很坏的词,也是一个充满语言腐败的词,它把应该属于每一个人的权利,污蔑成一部分人变成了抢,使其变成独属于某一部分人的特权;它把一部分人想要免于竞争的垄断或特权的行为,包装成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饭碗;而就是在这个词汇下,那些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的人把自己包装成了受害者、被抢的对象、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从而赢得了大量的同情和支持,而这背后,便是以损害其他从业者和广大消费者们的权利为代价的。

 
  •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供参考;配图来源自网络,与正文内容并无必然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