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在历经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困境之中亦蕴藏着潜力与希望,中国广袤的市场规模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深厚根基。
正如亚当・斯密所强调的,市场规模能孕育分工,进而催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而这一进程的核心驱动力量当属企业家精神。
之前给大家讲过,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家并非限定那些开办某个企业的人,而是指具有发现市场需求并满足这些需求的判断力和能力的人;
一个人应聘到某企业工作,听从指挥做事情,那他就不是企业家;但是,当这个人自己去观察判断市场上的某种需求,并想方设法满足这种需求,那么即使只是小摊小贩,他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家。
在过去,国内企业家在经济浪潮中主要从事发现不均衡的套利活动,但时过境迁,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套利空间被不断压缩,当下及未来,企业家从套利迈向创新将成为我国经济再次腾飞的关键节点。
创新,是一种独辟蹊径的思维与实践,是将大众尚未察觉或不认可的理念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开辟全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需要企业家具备非凡的洞察力与果敢的行动力。
然而,企业家精神的充分释放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重重障碍。
首先就是国内民众观念上对企业家群体的误解与敌视,一个社会的整体观念是这个社会运转的基石和指南,如果人们的观念难以改变,却想要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具体领域则包括:某些部门过于庞大,与自由竞争的原则格格不入,难以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对经济的过度管控,模糊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束缚了民众自由创业与创造的手脚;金融市场的管制,使得企业家缺乏充足的资金与资源支持;公平正义的缺失,产权保护的薄弱,更是让企业家面临后顾之忧。
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无不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其背后更依赖于民众观念上的认可与支持,唯有破除重重障碍,才能为企业家精神的蓬勃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引领中国经济走向持续繁荣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