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车运输食品液体和化工液体混用且不清洗,该关注的核心在哪里?

博客

上周,新京报发布了一篇罐车运输乱象的调查报道指出: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为了节省开支,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有些食用油厂家也没有严格把关,不按规定去检查罐体是否洁净,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

当时我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是无感的,并不是不在乎食品安全,而是心中只有无力感。这两天这个话题引起了比较多的关注,媒体纷纷发出评论,相关食用油公司给出回应,网友们也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我看来看去,发现很多人连问题出在哪里都搞不清楚。

就比如很多声音指责报道中提及的两家粮油集团,他们当然有责任,但是,根据新京报的调查报道,这两家粮油厂家是售卖食用油的,然后还有罐车和买家,也就是说,如果这些罐车混用后运输的食用油有卫生安全问题,那这批食用油的流向应该是买家及其之后的下游环节,那么,这些买家是哪些厂家?大家现在知道吗?

两家粮油集团的回应除了撇清自己的责任,连一个道歉都没有,大家指望它们会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吗?那些罐车公司、买家企业有哪个自己站出来承担责任了?还有一些媒体除了口号喊的震天响,有哪家媒体有去进行深入的调查报道,去挖掘内里的相关企业信息?这些罐车,除了运输食用油,还会运输蜂蜜、糖浆等多类食用液体,这些行业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吗?

都没有,至少我目前没有看到。现在,事情还没有结果,后续会如何处理目前也不清楚。但大家可以想一下,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又该如何杜绝?

很多人看到类似事件的第一反应无外乎是呼吁多管一管,要求严格处罚,但人们唯有弄清楚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才能给出切实的解决方案,否则,再严格的管理,如果没有对准问题,那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给大家讲了资本想要作恶的两个条件:一是与权力结盟,二是权力不作为;但其实,资本是不会作恶的,资本的背后还是人,作恶的也终归是人。如果大家能弄明白这两点,那问题其实就容易分辨了。

咱们还是假设哈,假设有一所学校和一家教培机构,两家都发生类似打骂学生的严重事件,那会是什么后果呢?

放在学生和家长上,他们除了要求道歉、赔偿、追责外,还可以给学生转校或者换个培训机构,除了难易程度两家有点不同,转校比较难,换个培训班很容易。

放在管理机构上,针对学校的话,他们可能会要求处罚相关责任人,但不会把学校关了;但针对培训机构的话,他们除了可以处罚责任人,还可以把培训机构也关了。

放在这两家机构本身,学校需要对学生负责吗?也许吧,讲责任心的话就靠谱点,不靠谱的话大家也没什么好办法,因为人家是吃财政饭的,只要服务好管理机构就可以衣食无忧,谁还能把学校关了吗?你即使不来我这个学校,去了其它学校又有什么区别呢?

那放在培训机构上,它会对学生和家长说你们爱来不来吗?不会,因为它们要有学生才有钱赚,所以为了赚钱,它会尽可能的提供良好的服务,以求多招学生多赚钱,家长们这时可以任意挑选心仪的培训机构。而且,如果出了问题,培训机构被关闭的话损失更大。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培训机构就一定是好的,如果它要是抱着做一锤子买卖的心思,当然也会坑蒙拐骗,这时就需要管理部门去进行打击。但如果他要是想做长久生意的话,就必须去迎合服务好学生和家长,毕竟,能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那么,如果让学校和教培提供同样的教育服务,单就考虑服务的水准和能力,大家觉得谁更靠谱?这个标准并不需要大家凭主观去判断,只需要看其能否做到权责一致,是否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就可以知道,那么很明显,这时候,教培机构将会胜出,因为它承担的责任更重,这个责任不仅是外加的,而且是其运作机制内在决定的。

给大家举这个例子,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想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机制才会对消费者更负责?

是那些在消费者认可时依靠大家付费购买才能生存的普通民企?还是有稳定财税及政策支持而无需在意消费者脸色的国企?

设想一下很多人幻想的免费医疗、免费养老等各种免费和补贴,到了那时,给不给你提供、提供什么样的标准等等,还是你说了算吗?你又凭什么说了算?如果想要得到这些,那时候人们就只剩下一个选项,服从,所以这些人,不但天真而且愚蠢。

说回正题哈,这次的罐车混用事件,如果大家想要食品卫生安全,那么,就不应该只是喊喊口号或止步于要求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而是要让这些企业建立起内在的责任体制,关键就在于让这些企业到底是对消费者负责还是对其他人负责?与此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言论环境对其进行随时监督,即使曝光后不改也没关系,消费者可以抛弃他们改选其它企业。

那么,如果做到这两点的话,其实消费者自身就可以很好地拿捏住这些企业了,再加上有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管的锦上添花,那解决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