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对权力的防范与巩固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全老人,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的巅峰。然而,在其六十年的统治中,乾隆始终将大权独揽作为核心治国原则,通过防范太后、兄弟、皇族、朋友和太监等群体干政,巩固皇权,维护统治秩序。

乾隆堪称孝子皇帝,对母亲钮祜禄氏关怀备至,日常问安侍膳,生日更是大操大办,出巡也常带上太后。然而,在权力问题上,他绝不允许太后有丝毫染指。即位第三天便告诫太监宫女,严禁太后听闻宫外政事,还因太后提议修庙斥责其身边太监,自此太后不再逾矩,杜绝了太后与外戚干预朝政的可能。

皇族是乾隆防范的重点对象。清王朝崛起倚重家族力量,形成亲贵手握重权的传统,皇族内部斗争频繁影响政治稳定。乾隆登基后,彻底改变这一传统,将皇族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他对兄弟弘昼和弘曕,金钱爵位上毫不吝啬,日常相处和蔼,但政治权力坚决不让染指。弘昼性格骄亢,因对皇帝言语不当、殴打大臣、跪坐僭越等行为,多次被乾隆惩戒;弘曕因请安跪错地方等过错,被革职降爵,最终抑郁而死。此外,乾隆撤销总理事务处,恢复军机处时排除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形成亲王宗室不入军机处的制度,还对私下谈论朝政的皇族进行严厉打击。就连他的好友福彭,虽早期受重用,也因乾隆禁止亲贵干政,政治生涯就此断送。

太监群体同样受到乾隆的严格管控。他即位不久就强调太监身份卑微,必须遵守礼制。还总结近百年管理经验,编纂宫廷法典,对太监的各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一旦犯错便重责。面对太监干政的苗头,乾隆更是绝不姑息,如对泄露职官任免档案的太监高云从立即处斩。

乾隆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防范了各方势力对皇权的干扰,成功实现大权独揽,在他长达六十年的统治期间,皇权稳固,未出现太后、外戚、皇族或太监乱政的局面,维持了政治秩序的稳定,为乾隆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饥饿的盛世
张宏杰代表作。揭示乾隆盛世从缔造到崩塌的底层逻辑看懂了乾隆时代,也就看懂了近代中国深刻剖析乾隆的性格、爱情与统治得失。
 
  •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供参考;配图来源自网络,与正文内容并无必然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