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想多赚钱的话,应该涨价还是降价?

博客

昨天的文章讲了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下,商家想垄断市场或是价格是做不到的,因为消费者在面临该商家大幅涨价的时候,可以选择替代性产品进行消费,与此同时,在该行业随时会有新的商家以更低的价格进入,试图对原商家取而代之,原商家面临双重限制,很难做到随心所欲的涨价。

就拿碳酸饮料行业巨头可口可乐来举例,可口可乐公司有超过100多年的历史,200多个饮料子品牌,是全球饮料巨头,以其知名度最高的可口可乐产品为例,我记得在十多年前的时候,一瓶500毫升的可乐,价位应该是在三元钱,现在的零售价格根据媒体报道应该接近四元左右,我在美团优选上看到的24瓶则是56元,一瓶大概在2.3元,你看,它即使零售价格上涨了,但美团却可以让人们买到更便宜的,比十多年前的都要便宜。

也许在大家看来,按照零售价从3元涨到4元的话,涨幅至少在33%左右,但大家需要去理清楚,这个涨价的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厂家滥用市场地位造成的?还是其他因素,比如通货膨胀,以及成本价格上涨?

在之前写通货膨胀的文章中我给大家讲过了,现在的纸币只是交换媒介,其购买力并不是固定的,会随着发行量的变化而改变,货币发行量越大越不值钱,这里指的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参考津巴布韦,在1980年代,1津元还可以兑换人民币约2.3元;而现在,你用津币的话,花个几百万都不一定能买到一斤鸡蛋。

同样的道理,在之前的文章女子24年后取出10岁时存款,500变成834,我给大家算过了,按照实际购买力的话,834元的购买力只有当年500元的15%-20%左右,货币的贬值幅度大概为每年约4%,而按照有媒体报道,我们过去40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约为4.95%,这个数据仅供参考,不同的统计口径给出的数值还是有差距的。

简单的说,不算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可乐价格的这个涨幅单单在通胀面前就只能算作小老弟,扣除通胀的话,可乐的价格实际上是在下降的,我估计又有人要开骂了,明明从3元涨到4元,怎么还是降价呢?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虽然商品的价格下降了,但因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货币的贬值幅度超过并抵消了可乐价格的下降幅度,所以就需要用更多的钱,表现在物价上就是可乐涨价了。

也许大家不在乎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只在乎自己看到的是商品价格上涨了;但如果大家总是只看表面而不是去探究问题的本质,那这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大家只能承受持续上涨的物价。

还是说可乐,我们就按照现在卖4元计算,那如果厂家想多赚钱,他是不是直接涨价就行了?

不是,因为它每一次涨价,都会使消费者降低对该产品的消费量,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涨到一瓶10元甚至更高,那时候大家基本上就不会购买可乐,它卖得再贵,一分钱也赚不到,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它越涨价,卖的越贵,大家的消费量只会越少,消费量的大幅降低抵消了价格上涨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说涨价并不必定带来收益的增加,到了某个点就会出现收益的减少,甚至归零。

与此同时,在可乐坚持涨价的时候,其他饮料品牌则可以通过低价迅速抢占可乐的市场份额。如果涨价就能赚钱的话,那做生意就太简单了,大家都去做生意,还能稳赚不赔,但这是不可能的。

那商家该怎么办呢?很简单:降价,只有降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只要消费者的数量大幅增加,即使利润摊薄,但也能带来巨大收益,这就需要考验商家控制降低成本的能力,也是商家不断内卷的动力所在,也是为什么现在拼多多上几元钱的商品就给你包邮,看看拼多多把淘宝和京东都卷成什么样了,大家就知道。

其实用手机这个产品就比较好理解了,几十年前的时候民众月薪基本上还在百十块,一部大哥大要两三万;而现在,人们月薪通常在几千,而手机价格,便宜的几十块就可以买到,智能机则在千元不等。

大家可以想一下,即使现在一部手机卖两三万也没有多少人会买,更别说上世纪了,1995年的时候北京人口约1251万,大哥大不到20万户,按照三万一台顶多可以卖60亿,现在北京人口2158万,15岁以上约占88%大概1899万人,按照人均一部手机,手机均价1500,则可以卖285亿,如果按照是1995年的人口数据没有增加按比例计算,则约为165亿,你看,明明卖的便宜了20倍,但现在仅北京的市场就可以比之前多卖一两百亿,哪个更赚?

以前手机卖的贵,但只有极少数人有能力购买,现在虽然卖的便宜了,但购买基数呈几何式增加,国内有数亿,全球数十亿消费者,哪个方式更容易卖手机赚钱,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所以,那些认为商家垄断市场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涨价的想法太肤浅了:

如果没有强制力介入的话,任何商家都是做不到垄断的;像是微软这种pc市场的王者,它能阻止人们的电脑用盗版吗?它在手机系统不照样折戟沉沙?任何一个领域,不管多么牛的公司,大家不去用它的服务,哪家公司能逼着用户去用?某聊天软件市场份额再大,它也不敢收费,只要它敢收费,市场上立马出来一堆免费软件淘汰它,大家也会弃之如履。

同样的,涨价也不是它想涨就能涨的,这两天的文章已经对此进行详述。

另外,如果大家把某商家在推广试运营期间的优惠活动价结束后的重新定价当做涨价的话,那我也无话可说,这时候的重新定价也许会高于活动期间的优惠价,但基本上也会低于之前市场原有商品服务的价格,或者不一定表现为货币形式,比如节省时间、更加便利、服务更好。

比如某商家新开业做活动,张三觉得十分优惠就去消费了,即使活动结束后恢复正常价格,那张三也是从之前商家的活动中受益了,而不是现在再消费的话就受损了,任何自愿消费,任何时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至于商家是不是先用低价搞垮对手,再涨价攫取暴利,昨天的文章我已经讲过了,开头也说过了,结尾再重复一次,商家想垄断市场或是价格是做不到的,因为消费者在面临该商家大幅涨价的时候,可以选择替代性产品进行消费,与此同时,在该行业随时会有新的商家以更低的价格进入,试图对原商家取而代之,原商家面临双重限制,很难做到随心所欲的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