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越高就越好吗?

博客

今天在凤凰网看到一则农夫山泉回应“瓶装水溴酸盐达欧盟上限”的报道,农夫山泉要求某地消委会向农夫山泉及其消费者郑重道歉。

我估计大多数人也根本就弄不清楚溴酸盐是什么东西,到底多少含量是有害的,多少又是无害的,本文也并非就此专业问题展开讨论,而是借此来让大家思考一个更根本性的问题,食品卫生安全的标准多少最好?

大家觉得这个标准该定多高?也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越严格越好,那事实是这样吗?

在之前我给大家举过一个吃饭的例子,很多人现在应该经常在外面的餐馆吃饭,而大多数人选择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路边摊或街边小店,这些地方通常空间狭小、拥挤不堪、环境卫生服务等各方面也都很一般。

那大家为什么不选择去各方面都条件更好、标准更高的五星级酒店呢?

原因很简单,去五星级酒店吃饭太贵了,大多数人偶尔去一次可以,但经常去的话根本就消费不起;而街边小店虽然各方面条件标准都要差得多,但大多数人都能消费的起。

那如果我们在吃饭领域制定一个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把不符合五星级酒店的那些小餐馆都给禁掉,禁止所有企业或个人提供低于五星级酒店标准的就餐服务,那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这时候,大多数人在外面根本就吃不起饭,想吃饭的话就只能自己在家做饭,没有条件的话自己想办法凑合或解决,而事实上,这时候大家差不多都得违反上面那个最严格的标准。

所以,大家觉得这个标准真的是越高就越好吗?又有多少人能承担得起按照最高最严格标准背后的成本呢?

而事实上,人们想要制定出一个最严格的标准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人们对好的标准的追求是没有上限的,就比如今天的肉比昨天的新鲜,下午的比上午的新鲜,现在的比刚才的新鲜,大家会发现,根本就不可能制定出这样的一个标准。

那食品安全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大家可以想一下,几十年前人们都还吃不饱的时候,人们会在意吃的喝的是不是符合欧盟标准吗?

不会,那时候人们最在意的是先能吃得饱,现在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绝大多数人已经不会再饿肚子了,这个时候,人们才从追求吃得饱变成了追求吃得好,所以,人们应该明白,食品标准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

现在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就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了,搁在吃的上面就想有更高的卫生安全标准;但人们也需要明白,每个人的境况是不同的,有人家财万贯,有人一贫如洗,上面已经给大家举例了,越高的标准,成本也就越高,价格自然也就越高,这时候,富人们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但穷人们却会面临支出大幅增加的窘境。

而现在,像是一国的食品卫生标准通常是权力机关强制制定施行的,当大家不断的呼吁制定越来越严格的标准的时候,大家可以想一下谁会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

也许有人会抬杠说,那按照本文的意思,穷人就应该吃有毒食品,在之前的文章里,我给大家讲过,进行道德指责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成本和付出,还能收获好评,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但问题在于,道德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沦为肤浅的廉价表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需要强制干预,因为市场经济自身就足以解决问题。市场经济说白了就是自由经济,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一己所长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

就比如在食品领域,人们的偏好和追求是多元而不同的,有的追求健康,有的追求美味,有的追求便宜,不同的需求意味着不同的商机,只要没有限制,就会有不同的商家去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当商家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时候,商家就会有了销量并赢得利润,消费者则得到了最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这个时候,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商家们会提供多样化的供给,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这个过程既精准又高效,人们想要健康,那就选择卖点主打健康的,想要便宜,那就选择主打性价比的,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而如果是通过强制力规定的标准,那时候人们就只有这一个标准可以选择,很多人痛恨一刀切的政策,但这样的政策不还是大家呼吁出来的吗?官僚机构不像市场那样,有价格信号去判断人们的真实需求,有利润机制去提供动力推出多样化的服务,其通常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声音制定出一刀切的政策。

那大家想一下,不管在什么领域,大家有的选和没得选,哪个对自己更有利?哪个能让自己占据主动权?

就像有些人不喜欢金龙鱼和农夫山泉,现实中他们自然也可以拒绝购买其产品,但如果行业内只有这两家,大家又有得选吗?

那什么时候会出现大家没得选的情况呢?是市场,还是权力?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