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真的希望增加就业岗位吗?

博客

今天在联合早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某地有失业民众选择在图书馆“伪装”上班,以维持日常的生活节奏,避免家人担忧。读过文章后,我就在想,劳动者真的希望增加就业岗位吗?

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就业岗位越充分,劳动者的就业压力越小,选择的空间也就越大,也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拿到满意的薪水,总之就是,就业岗位越多,对劳动者越有利。

那么,为什么我会问这个问题呢?因为人们不仅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而且经常会因为认知问题而自讨苦吃。

就比如,一个人总是盼着自己可以长命百岁,但却选择天天抽烟喝酒烫头,大家觉得他这个活到一百岁的愿望可以实现吗?

回到就业这个问题上,如果大家希望可以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那么人们就应该弄清楚,工作是谁提供的,工资是谁决定的,如何才能让工作岗位多起来。

一个人要想实现就业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己创业;二是到某个企业工作。

其实创业并没有什么门槛,一个人到路边摆摊也可以算作是创业,但却只有极小一部分人愿意选择去自主创业,因为创业有风险,一个人投入了大量身家,不仅可能没有任何收入,甚至还会血本无归。

而选择上班的话,风险就要小的多了,不管企业老板最终是发财还是破产,老板都得给员工支付薪水,这个时候,打工人基本上是稳赚不赔,风险很小的,当然,也不能排除老板跑路欠薪这种情况,但这是极少数。

因此,对于大多数劳动者而言,相比于自己去创业,给别人打工则要安稳的多。

那么,当大多数人选择找个企业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情况,选择打工的劳动者数量庞大,而企业或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这时候劳动者的数量相较于企业岗位的需求量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

这时候一个极其简单的经济规律就会发挥作用,供大于求,价格下跌,表现在就业问题上,就是劳动者的薪水下降。

很多劳动者这时候就喜欢骂企业老板黑心,这就属于弄错了因果关系,如果老板黑心就能单方面决定劳动力价格的话,你去黑心办一个企业,看一百块钱一个月能不能招到人?

不可能的,老板即使可以黑心,但打工人可以选择不去,如果一家企业想要靠黑心压低薪水,但没有劳动者愿意去的话,其要么倒闭,要么就得开出更高的薪水。

就像前几天我写的那篇文章,几年前160万买的房子,二手房现在只能卖到三四十万,这个价格并不是某一方可以单独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供需关系,需要双方自愿达成合意。

同理,劳动力的价格和我们每个人日常熟悉的各类经济行为没多大区别,其价格同样不是单方就可以决定的,而是需要双方自愿达成合意才能成立。

那么,这时候劳动者想要提高价格该怎么办?

很多人想到的措施就是要求管一管,强制规定薪资水平,这的确能立竿见影,但问题在于,管一管后,企业的自主权或产权受到强制干预,这必将打击企业所有者的信心和预期,进而使企业降低投入,缩减规模,减少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这就会出现,一部分劳动者的薪水因为管一管后上涨了,但更多的劳动者却失业了。

即使企业在管一管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强制性规定薪资水平并没有解决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这时候劳动力多出企业需求的部分找工作只会更加困难,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工作,道理很简单,之前低工资的时候找工作都困难,现在强制规定高工资后就更加希望渺茫了。

所以管一管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的就业和薪水问题的,一切还要回到经济规律上去,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由于劳动者的数量是给定的,不可能减少,那想要缓解供需矛盾,就在于如何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就是增加企业及其就业岗位。

那办企业就和开始讲的创业一样,本身就面临创业失败,破产倒闭的风险,人们自身已经倾向于避免创业办企业了,这时候企业还将面临着劳动者们不时呼吁的管一管后施加的各种限制措施,人们愿意办企业的概率只会更低。

这时候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劳动力多,就业岗位少,劳动力薪水低,管一管后,企业变得更少,劳动力供需矛盾加剧,想要高薪水更加困难,之后进入管制加剧、问题加剧的恶性循环。

所以,人们需要认识到,只有想办法让企业多起来,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企业多了,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就多了,企业为了争取劳动者,就需要提高薪水待遇增加吸引力,这时候根本就不需要外力强制干预,企业自己就有这个动力。

那什么情况下企业才会多起来?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尊重企业的产权,保护其财产权不受侵犯,不受强制干预,企业只需要着力于投入资源研发并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时候,消费者得到了产品,企业赢得了利润,劳动者也有了工作,可以说是多方共赢。

那么,环顾一下现实,是要求保护企业产权的声音多呢?还是对企业各种谩骂要求管一管的声音多呢?

人们选择的不同方式,往往决定着不同的命运。

 
  •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供参考;配图来源自网络,与正文内容并无必然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