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包子铺,开业前几天好像是让大家免费吃,我经过的时候总是看到包子铺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后来活动结束后就很少再看到排队的情形了。
今天提及这个事情,并不是为了想免费吃人家的包子,而是接着前两天的文章聊一个话题,很多人喜欢指责互联网平台,说平台刚开始的时候免费或低价抢占市场,把对手搞垮并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后就开始涨价收割用户,然后对这些平台一通批判。
但这些人却忘了一些常识,基本上所有的商家或企业刚开业的时候都会做活动,以明显的低价吸引消费者;还有像是很多劳动者,多数打工人刚入职的时候薪资都比较低,后续会随着转正或资历的增加要求加薪;这些不都是很正常的吗?
难道商家开业做了活动,后续就只能按照活动价做生意?难道劳动者刚就业的时候薪资低,后续就不能升职加薪?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认为。
那么,同样的道理和逻辑,为什么互联网平台刚开始用低价吸引用户,后续出现涨价,就好像是属于无恶不作,得面对千夫所指呢?
这种人让我想起来了一个成语,升米恩斗米仇,互联网平台搞优惠的时候,这些人薅羊毛薅得很爽,薅不到的时候就开始翻脸不认人了。
当然,在之前的文章里我给大家写过,市场经济下,所有商家都要服务好消费者才能赢得利润和生存,消费者买与不买,用与不用的行为决定着这些企业的兴盛和衰亡,消费者可以是主观的、任性的、多变的。
但在这里面,商家和用户之间是平等关系,商家既不能强迫用户进行消费,用户也不能强迫商家免费或低价提供服务,双方只能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交易或合作,只有这样,对双方才都是有利的。
所以,对于这些平台来说,他们有定价的权利,对于用户来说,有用与不用的权利;平台定价高,大家都不用,它价格再高也没用;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讲了,商家为了扩大利润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价,因为越涨价用户的消费量越少,涨成天价那消费量就是零,只有不断改进技术压低成本降低价格,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消费,手机价格相比几十年前降价了数十倍,而不是涨价,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平台已经垄断了市场,用户们没得选,大家只能使用他们,这不就是强制用户吗?但大家可以去想一下,到底什么才是垄断?市场份额大和垄断是一回事吗?
在之前写“中考专用跳绳”动辄上百元的文章里,我给大家讲了真正的垄断只有一种, 那就是设置准入限制和门槛,用强制力规定谁可以从事,谁不可以。
那么,哪家互联网平台有这样的权力?恰恰相反,这些平台无论规模有多大,面对市场上随时会出现的竞争对手无不如履薄冰。
就比如,某聊天软件市场份额再大,它敢收费吗?只要它开始收费,市场上立马会出来一堆免费软件淘汰它,大家也会弃之如履。再比如,多年前阿里系差不多统治互联网电商江湖的时候,大家有想过某一天,它会被后起之秀很多人看不起的拼多多超越吗?
所以,在没有垄断权力的情况之下,这些企业能做大规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产品或服务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就比如打车,人们完全可以拒绝网约车,站在大街上招手等待出租车;人们也可以拒绝外卖,选择出门进店就餐;人们还可以拒绝网购,到实体店精挑细选......
那么,人们为什么是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呢?这个问题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因为前者为人们提供了更方便、更便宜的服务。
因此,很多人对平台的指责完全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不要觉得只有有权有势的人才会这样做,人性是共通的。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这些企业尽善尽美,每个企业多多少少都有其自身的问题,但大家需要明白一点,自愿的交易必然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否则,人们又为什么要去交易呢?
而这些平台,既没有强制用户的权力,也没有禁止竞争对手进入的权力,恰恰相反,很多人却在不断的呼吁权力之手对这些企业进行各种干预,那么,到底是谁在侵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