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宪法制定后,便踏上依法建国、依法治国的征程。这一初创奠基时代对美国意义重大,华盛顿作为首任总统,肩负起实践与示范总统职权的重任。他既展现出权威与领导能力,又凸显共和国总统与君主的区别,两届任期结束后坚决引退,为总统连任两届的传统奠定基础。
在这一时期,党派之争逐渐浮现。制宪者虽预见诸多政治现象,却未料到政党政治的兴起。然而,围绕汉密尔顿经济计划等问题产生的分歧,催生了联邦党与民主共和党。两党在联邦权与州权、工商业与农业发展道路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认识到党派在共和政体内难以避免,1804年宪法修正案间接承认了党派的合法性。
亚当斯执政期间,美国面临诸多挑战。美法关系紧张,“XYZ事件”引发“准战争”,最终达成和平协定。但联邦党通过的《客籍法》和《反颠覆法》引发争议,进一步加剧了党派对立。这些法律被视为对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的侵犯,激起了民主共和党的强烈反对。民主共和党以《肯塔基决议》和《弗吉尼亚决议》回应,开创州裁定联邦法律违宪无效的先例。
1800年杰斐逊当选总统,实现了政权在党派间的和平转移,被称为“1800年革命”。杰斐逊致力于消除党派之争,在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杰斐逊在任期内通过购买路易斯安那,扩大了美国版图,推动了西部探险。“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最高法院的“司法复审权”,奠定了三权分立的基础。
麦迪逊任内,美国卷入第二次对英战争,战后民主共和党采取设立银行、提高关税等措施,促进国家发展。门罗时期的“和睦时期”虽短暂,但门罗发表的《门罗宣言》意义深远,为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奠定基础。
经济上,美国迎来工业革命,新英格兰引领制造业发展,蒸汽船和伊利运河的出现推动了交通变革,机械化和专业化成为工业革命的关键,推动了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南方的棉花经济因轧棉机的发明而兴盛,却也强化了奴隶制,奴隶制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顽疾,加剧了南北经济模式的矛盾。
社会与文化方面,美国在独立后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民族文学,教育和科技也受到重视,通过了专利法,成立西点军校和科研机构,推动了科技发明。教育逐渐普及,公立教育体系开始建立,大学教育内容也逐渐现代化。宗教方面,经历了第二次大觉醒运动,宗教自由和政教分离原则得到全面落实,宗教奋兴运动在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在共和国早期历经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变革,宪法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为国家的稳定奠定了基础,而经济的崛起、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则为美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动力。尽管党派之争和南北矛盾逐渐显现,但通过和平的选举和权力转移,美国成功避免了因政治分歧引发的暴力冲突。这一时期的美国,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其在摸索中建立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以及形成的文化特色,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