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特斯拉全系降价,今天,理想汽车也宣布降价。
我对汽车没什么过多的兴趣和关注,但好像有印象看到报道说从去年开始各家车企就在不断降价了。
那这种现象是很违反一些人的直觉的。
在某些仇商人士的眼中,这些所谓的资本或商家,应该是黑心无比,会想尽办法压榨普通人,攫取更多的财富。
那按照这样的逻辑,这些商家就应该不断地涨价,最好涨成天价,才能赚得更多。
但很明显,道理和现实都不是这样。
如果车企把自家车辆都定一个天价,人们消费不起,就会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再不济,也可以用双腿走路。
这时车辆卖不出去,定再高的价格也是白搭,赚不到一分钱。
那车企该怎么办呢?最直接的便是降价,降到人们能消费得起,虽然降价后车企单车利润赚得少了,但车企的总利润是由单车利润乘以总销量决定的,车企不断降价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消费得起,销量开始大幅增加,这同时意味着生产的规模化,这又有利于降低车企成本。
这时,人们会发现,虽然车企降价了,但销量却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因此下降了,车企的总利润反而会比高价时赚得更多,而普通消费者也可以买到更便宜的汽车,双方都从中受益。
你看,明明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卖高价时,很难卖出去,也赚不到什么钱;但降价后,不仅更容易卖了,赚钱也更容易,是不是很神奇?
所以,正常情况下,商家是有动力去不断地提高技术、改进工艺、优化管理,从各方面去压缩生产成本,以追求销量和利润的最大化,这最终为众多的普通消费者提供了种类多样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不用担心产品匮乏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担心,商家结成同盟,哄抬垄断价格,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非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如果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假设现在某国国内的所有车企组成联盟,哄抬价格,这时消费者就会任人宰割吗?
不会,市面上立马会出现新的车企生产物美价廉的汽车来抢占市场,即使这需要过程,但人们还可以通过购买国外车企的进口汽车来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情况下,消费者才会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一是对国内汽车行业进行严格的管制,想要生产汽车得有严格的审批,取得资格才能生产,而且要严格控制审批的对象和数量,不是谁想生产就能生产;二是对进口汽车实行限制,比如限制进口数量,加征高额关税,甚至干脆禁止进口。
这时人们选择的权利受限,车企获得类似垄断地位,就会更加强势,掌握更多的议价权,但即使这样,像上面讲的那样,车企为了利润,依旧有动力降价,只是,消费者本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产品。
这还算是好的。
想一下,如果说不允许车企赚钱了,这时就没有人愿意投资汽车行业,车企减少,民营车企消失,只剩下公营车企,是不是就进入美好的乌托邦世界了,人人都有车开?
不,当车企没有了利润的时候,这就意味着车企不再是面向消费者在生产,谁养活着车企,他才对谁负责,而这时往往是财政负责,车企也就变相成为了公务机构,这时,车企即使生产,但往往是服从于行政命令,而不是消费者指令。
本来,车企面向消费者生产的时候,消费者通过买与不买的行为来告诉车企,该生产什么车,以什么样的成本生产车,但现在,车企只要服从并讨好发布行政命令的人即可,而不用在意消费者的脸色。
这时,车企既没有消费市场的信号反馈,其自身也没有动力去改进提高生产,就会出现生产紊乱、低效、浪费等种种问题,这时,人们即使想花钱也未必能买的到车,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经济规律推理的必然,其实环顾古今中外,人们就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历史上、现实中依旧在持续发生。
但即使这样,有些人群仍然沉迷于乌托邦的幻想而无法自拔,可以说是自讨苦吃。
我只希望他们永远是少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