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变革的时代,它承接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轨迹。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但随着欧洲战局恶化,尤其是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并试图拉拢墨西哥反美,威尔逊政府转变态度,于1917年4月6日宣布参战。战后,威尔逊秉持“道义”外交,试图以理想主义塑造国际关系,其“十四点计划”涵盖取消秘密外交、保障航行自由、倡导平等贸易等内容,然而这一计划在国内外均遭遇强大阻力。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更关注自身利益,最终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与“十四点计划”相去甚远。尽管和约包含建立“国联”的条款,但由于美国国内各方意见分歧,“国联”未能得到国会批准,威尔逊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努力受挫。
战争对美国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上,战时生产推动工业发展,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控,企业利润上升,工人工资有所增加,但战后经济迅速陷入危机。社会层面,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工人为争取权益而抗争;赤色恐惧蔓延,民众对共产主义的恐慌导致一系列政治迫害事件;排外情绪高涨,移民受到歧视,种族矛盾激化,如1919年芝加哥的种族暴乱。
步入20年代,美国进入长达12年的共和党执政时期。哈定政府虽有政绩,但也因内阁丑闻备受争议。柯立芝继任后,推行保守政策,强调“美国的事业就是企业”。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迎来繁荣,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使汽车普及,带动了相关产业,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文化盛行,分期付款和广告刺激了消费,无线电广播等传媒兴起,深刻影响了社会。通俗文化蓬勃发展,电影成为大众娱乐的重要方式,好莱坞崛起;爵士乐风靡全国,带动了爵士舞和音乐剧的兴盛;体育明星辈出,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涨。
与此同时,社会变革也在悄然发生。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女权运动虽因内部目标不一致进展有限,但女性的地位和观念已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城乡差距依然明显,贫富不均加剧,农村在经济和文化上与城市的矛盾凸显,如进化论审判案和禁酒运动就反映了城乡在宗教和传统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在文学领域,“迷惘的一代”作家批判时代的自满与物质主义,哈莱姆文艺复兴则展现了黑人文化的觉醒与繁荣。
总之,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经历战争的洗礼后,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