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清政府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洋务运动应运而生,洋务派试图通过学习并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来增强国家实力,然而,这一过程充满了阻力,尤其是来自顽固派的反对。
顽固派坚守传统观念,对新引进的器物持强烈的质疑态度,认为这些新事物破坏了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使得洋务运动充满坎坷、艰难前行。
以电报和铁路为例,电报作为一种新兴通讯技术,能够实现远距离的快速信息传递,这对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清政府在军事和经济上急需电报助力,但是顽固派从传统的意识形态出发,将电报斥责为奇技淫巧,认为其会污染中国文化、破坏国家安全,全然不顾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价值。
铁路的建设更是引发了长达数年的激烈争论。洋务派深知铁路对于国防、经济的重要性,从19世纪70年代起就不断提出修路主张,却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他们以破坏风水、卖国资敌、夷夏之辨以及改变神圣传统等理由,构建起强大的反对话语体系,使铁路建设迟迟无法推进。
在海军建设方面,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样显著。在近代海军发展初期,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机关,各水师各自为政,难以协同作战。但当有人提出设立全国性的海军衙门时,却因被认为有以夷变夏之嫌而遭到反对。直到中法马江战役惨败后,清廷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意成立海军衙门。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传统观念中的泛政治化、泛道德化、泛意识形态化严重阻碍了洋务运动的现代化进程。
顽固派凭借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将新器物的引进上升到道德和政治的高度,使洋务派在推进变革时举步维艰。
这种一味维护传统、拒绝新事物的态度,不仅未能真正维护传统文化,反而耽误了其发展创新,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削弱了国家的实力,使中国在面对列强环伺的局面时错失了宝贵的发展时机,进一步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顽固派们看似是标榜道德满腔爱国,但实则却是误国害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