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网约车司机以车为家,每天16个小时在路上

博客

早上看到澎湃的一篇视频报道:《网约车司机以车为家:53岁,每天16个小时在路上》,讲的是53岁的陈阿姨已跑了8年网约车;近期,随着每公里单价降低,为了维持收入,她每天有16个小时在路上,几乎吃住在车里,利用充电时睡觉;她说“干不动了再回老家”。

前段时间刚写过网约车市场饱和的问题,今天继续聊一下网约车这个话题,具体聊一下工作收入和工作时间这两个问题。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下,网约车司机是打工人还是企业家?有些人也许会习以为常的认为是打工人,但如果你去仔细了解一下网约车司机的工作性质,自己租车或买车,自己决定当天要不要跑车,跑多长时间,你会发现他们属于那种自主从事经营管理,这样看来,把他们称为只有一个人专门从事客运的企业似乎也并不为过。

很多人也许会难以认可我的这个判断,但其实大多数人在观念和认知里已经习惯了把企业家和打工人对立起来,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双方的性质,你会发现,双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打工人提供劳动服务满足企业主的需求,企业家则提供公司相关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双方并无多少差别。

很多打工人抱怨企业老板的无情,但企业主在面对消费者的时候,消费者同样是无情的,如果企业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破产倒闭一途,消费者是谁呢?是包括我们打工人在内的每一个人,当打工人在抱怨公司老板无情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在其他行业消费的时候会不会对那些商家或企业讲什么情分呢?

说回正题哈,也就是一个人怎么才能工作收入要高高的,但要工作时间短短的。就比如这个网约车司机,她的收入是怎么来的,通过消费者也就是乘客打车支付的费用,总收入等于跑车公里数乘以公里单价,那如果想拿高收入,就需要跑的里程数足够多,这就需要网约车司机不停的跑车,尽可能的长时间跑车。

但是,时间是有限的,一个月只有30天左右,一天也只有24个小时,咱们假设性的举一个极端例子,比如说一个月24小时不间断的跑,这个时间的上限也就决定了网约车司机收入的上限,当然,还有一个单价的问题,目前上海网约车公里单价大概在2.5-4.1之间,为了方便讨论,这里取一个3元。

咱还是假设哈,网约车跑车的时间上限,决定了想要高收入就需要在里程单价上下功夫,比如从3元变成30元,网约车司机是不是立马就会收入翻10倍?变成300元,是不是就立马翻100倍?这样,视频中这个陈阿姨的收入是不是就可以从月入1万,变成月入10万,甚至100万?

答案肯定不是这样的,别说翻10倍,即使里程单价从3元涨到6元,只翻一倍,可能就立马有一半的乘客因为觉得太贵而不再考虑打网约车了,到了那时,人们会发现,即使单价变高,但由于单量变少,收入并没有增加,说不定还减少了。

因此,人们会发现,归根结底是消费者的需求在决定着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也同时决定着网约车司机的工作时间。

与此同时,供给端的数量又调节着供给的价格,比如这个网约车司机,司机的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而网约车打车的需求是一定的,那这些司机为了接到单,有两个选择,要么提高服务质量,要么降低服务价格,当大家作为消费者的时候,会选其中的哪一个呢?

前段时间,多地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称运力已经饱和,每辆车日均不超20单,那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呢?当然是不可能强制乘客去打车,但目前劳动者要求强制让企业给高工资恰恰是这样做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限制新人再入局从事网约车司机行业,或是把已经从事网约车司机的人数清理掉一半,这样就可以把日单量提高一倍,但这里面的道德性和合法性大家可以去自己思考一下,这同样是和有些劳动者心心念念的工会性质上是一样的,如果不能阻止或打击其它劳动者的竞争,工会成员又怎么可能拿到高于市场价的工资呢?

所以,该怎么才能让网约车司机合理合法的拿到高工资呢?

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更多的工作岗位,当工作岗位足够多的时候,劳动者会竞相去那些薪水高的岗位,而薪水低的岗位为了留住劳动者,就需要开出更高的工资,我之前讲过,如果工作岗位之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各个行业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会在这个劳动力流动之间趋于一致。

就比如这个网约车司机一天需要跑16个小时,非常辛苦,收入也不高;但烟草行业收入估计要比她高的多,也肯定不会像她这样辛苦,但她为什么不去从事更赚钱更轻松的烟草行业呢?

说道最后,希望大家可以明白,收入是由需求决定的,企业主的收入取决于消费者,劳动者的收入取决于企业主,但归根结底,还是消费者。

如果想要高收入,应该是想着怎么让消费者多起来,去提供或满足消费者的更多需求,而不是把消费者管起来,当把消费者管起来的时候,他们只会减少或停止需求,而不可能是产生更多需求。

但现实中又是怎么做的呢?一切是变得更好了,还是更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