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臭肉的背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频繁发生?

博客

上周六,昆明市对于辖区内学生家长反映的长丰学校食堂使用变质食材、肉已经发臭的问题给出了调查通报,对多个责任方和个人做出了处罚,也不知道学生家长们对这样的处罚结果是否满意?

在之前的时候我写过类似的话题,大概是在1月份,当时是某地学生家长反映学校食堂的馒头发馊,虽然当地在次日就迅速给出了通报处理,但当时我在文章里就写了:孩子在学校食堂吃不到健康美味的饭菜几乎是必然的,如果大家不去弄清楚这些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那这样的事情还是会层出不穷,这也是为什么校园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已经屡见不鲜的原因所在。

那这个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源是什么,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也许在不少人看来就是商家太黑心、管理不作为、处罚不够重,无非就是这几种,但我要说,人们错了,每次我在新闻报道或者视频里看到学生家长们对类似问题的控诉,我并不怀疑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迫切和决心,但我只能说,他们并没有弄清楚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所以也就不可能解决问题,每一次的喧嚣过后,换来的不过是下一次的喧嚣。

所以想要彻底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就需要弄清楚这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大家可以先想一下,为什么类似问题多是中小学频发,而大学就很少见?或者是为什么在校园内频发,而只是一墙之隔的校园门口外就很少见?

这就要回到我刚才讲的,类似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先弄清楚学生和食堂之间的关系,其实双方就是买卖关系,学生们是食物的买方、消费方,而食堂则是卖方、供给方,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多次给大家讲过,通常情况下,卖方要尽可能的去迎合买方们的需求,为买方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双方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卖方服务买方的能力越强赚的就越多,而买方享受到的服务也就越满意。

但有一种例外,就是买方没有选择权的时候,买方想要买东西,只能到卖方这里,这时候不是卖方去看买方的脸色,而是买方看卖方的脸色,卖方也就更不会想着去服务好买方,你爱买不买。

其中的原因总结成一个词,那就是垄断。说到垄断,其实这个词现在也已经被滥用了,在我之前写中考跳绳的文章里,我讲了,真正的垄断只有一种,即依附于合法的强制力。

那我们回到这个校园食品安全上,大学校园通常是开放的,大学生可以在校外就餐,而学校门口外面的餐馆要面临着市场竞争,就不说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了,外面的餐馆只要口味差一点,无人问津的话就得倒闭;因此这些餐馆就要尽量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比如干净卫生、味美价廉,这些并不是有谁强制要求餐馆去做的,而是餐馆想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需要自己主动去做的,不愿意做也无所谓,消费者可以随时淘汰它;在校外餐馆的竞争压力下,大学食堂的服务水平自然也要向这方面靠拢,但封闭型校园内的食堂就无需面对这种情况。

在封闭型校园的食堂,我们并不是说他一定就会提供劣质的服务,而是说它作为唯一的供给方,它是没有动力去提高和改善服务的,不管它做的好坏,学生们都别无选择,既然你没得选,那我做的坏不是比作的好能够更轻松更赚钱?人们也只能一厢情愿的期待它做地好点。即使有问题做出处罚,即使更换一家供给方,只要买方也就是学生们依旧没有选择的权利,那类似问题的发生只是早晚的问题。

所以,想要彻底解决校园内食品卫生安全事件频发的问题,根源就在于如何保证学生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只要学生们享有作为消费者的选择权,那某个卖家愿不愿意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无所谓的。

因为,这个时候,学生们可以选择其它卖家,哪个卖家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就能赢得买家的青睐并赚到钱,在利润机制的激励下,卖家会尽可能长久的提供优质服务,因为买家们一旦不满意,就会随时把它们淘汰。

那现实中人们是怎么做的呢?我看了报道当地要求要严格落实校长教师陪餐制,实话说,这种作秀大于实际意义,陪餐制有效的前提建立在校方愿意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如果校方不愿意解决或者是与食堂方利益一致,即使陪餐又有多少意义呢?

大多数人碰到这种问题,无非是呼吁多管一管,我只能说这些人的初衷是好的,但他们却认识不到,管一管的本质是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假设要求某行业都要按照行业第一的标准去提供服务,这就意味着达不到这个第一标准的企业都得被禁止提供服务,人们就只能去选择这个排名第一的企业,有人会短视的以为这是好事,但他们却看不到,当第一变成唯一的时候,大家就只能一厢情愿的期待它不忘初心了。

那么,你凭什么要求和保证它们会不忘初心呢?你有得选吗?

 
  •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供参考;配图来源自网络,与正文内容并无必然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