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古原写了一篇回应西塞罗的文章,起因是由于古原写了一篇文章批评秦晖,说秦晖是首恶,大意是指秦晖的血汗工厂理论,名义上是为穷人发声,但造成的结果却是让穷人过的更苦;而西塞罗写了一篇文章对其进行反驳,说秦晖不恶,996不好;古原则是又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回应。
我看到的一共是三篇文章,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建议三篇文章都完整的看完,为了避免陷入双方的骂战,我这里也不评价双方的文章,只聊一下其中的一个话题,也就是996。
前几年的时候,网上曾有过对996的猛烈批评,根据百科介绍,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为了做下对比,我们引入另一个965工作制,大概就是早上9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
那假如让大家作为打工人进行选择,你会是选哪一个呢?也许有人会说,肯定选965啊,但不要着急,因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们还不知道,那就是薪资水平,大多数人打工都是为了赚一份薪水,如果两者薪资一样的话,我肯定大家都倾向于选择965,但要是薪资不一样,并差距很大呢?
比如965月薪三千,996月薪一万,这时候大家会选哪个?不知道你们会怎么选,但我肯定会选996,因为每个月多工作一段时间就能多拿七千块钱,非常划算,明眼人都知道怎么选。
所以,大家对996不爽,是因为996这个制度本身吗?我觉得应该不是,不爽的应该是你让我996了,但你给的工资却让我不愿意996,归根结底是因为打工人对薪资水平不爽。
所以,一切还是要回到薪水这个根本问题上。那大家觉得薪资水平是什么决定的?是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还是工作强度?我们把这几个要素统称为大家习以为常的成本,也就是说,薪资水平是不是由于劳动成本决定的?
通过观察身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薪资水平,我们知道不同行业的劳动者薪资水平差异很大,那是不是说,因为不同的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成本不一样,所以也就收入不一样,粗略一看似乎是这个道理,但大家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里面说不通。
就比如同样是保洁员,你会发现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差距很大,偏远农村和发达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大,那为什么同样是保洁员,工作内容并无太大区别,但仅仅因为地域不同就造成收入明显不同呢?是因为在偏远农村,老板更容易剥削压迫保洁员吗?
很多不去思考其中道理的人们就比较会偏向后者的解释,觉得就是因为剥削,因为压迫;那我们同样换一个例子,在鹤岗,10万元可以买到一套70平的房子;而在上海,10万元估计只能买一两平,想要买一套70平的房子估计得要四五百万。
那同样的一套70平房子,在鹤岗,十万就可以拿下,而在上海,却需要几百万。那你说,是上海的房产开发者在剥削购房者,还是鹤岗的购房者在剥削房产开发者?即使不讲房子,上海的一亩地和鹤岗的一亩地,价格一样吗?上海现在的一亩地和上海30年前的一亩地,价格又一样吗?土地是地球自然形成的,不需要任何成本,为什么不同地域之间、同一地域不同时间之间,差距也这么明显呢?
所以,回到问题的根源,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是成本吗?不是,是需求,也就是供需关系。如果成本决定价格的话,商家就不会有亏损、破产、倒闭这回事儿了,只要在成本价上加上自己想要的利润就行了,但很明显不是这样,大家会因为某个商家的生产成本更高就花更多的钱去买它家的东西吗?不会,谁家便宜买谁的。
这个道理放在劳动者身上也一样,很多劳资矛盾的爆发就在于劳动者认为自己的所得薪资与辛苦付出不成比例,也就是说大家认为应该是自己的劳动付出决定着薪资水平;但这就像我之前给大家举的例子一样,劳动者找工作就和商家卖东西一样,你可以出价,但要看买家愿意以什么价位成交。
大家已经习惯并形成了商家没有强买强卖的权利,就比如现在很多地方西瓜大量滞销卖得非常便宜,如果这些瓜农说吃瓜群众便宜买瓜是在剥削压迫他们,大家估计会认为这种说法非常可笑,如果大家都不买瓜的话,这些瓜农损失更惨。
但大家在作为打工人找工作的时候,却认为企业老板没有满足自己期待的薪水待遇就是剥削是压迫,那这种想法和上面的瓜农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这个瓜农也像打工人一样不断的呼吁管一管会发生什么呢?这时候会有一个强力机构出台一个吃瓜办法,消费者必须天天吃瓜、高价吃瓜,要坚决维护瓜农的卖瓜权益,杜绝消费者恶意便宜吃瓜。
这时候,所有人有样学样,人们则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编织了一个巨大的牢笼,所有人深陷其中。
那大家觉得,想要让劳动者拿高工资,是应该让企业多起来,还是把企业管起来?
不同的认知理念,决定着不同的选择方式,同样决定着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