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24年后取出10岁时存款,500变成834,钱真的变多了吗?

博客

3月13日消息,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一女子24年后取出自己10岁时的500元存款,500元变成了834.1元。

她表示:这钱是2000年的时候存的,当时10岁,存了500元,由妈妈保管,如今24年过去了,好奇能取出来多少钱,最终变成了834.1元, 现在自己的女儿也十岁了,要把这笔钱和压岁钱放一起继续升值。

今天就来聊一下这个500元变成834元,这钱到底有没有变多,有没有升值?

单纯从数字上来讲,数字确实是变多了,但是我之前的文章已经给大家讲过了,现在各国发行的法定货币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只是靠国家信用和强制力背书的交换媒介,法币的价值就是用来交换东西的,如果不能交换,那就是废纸一张,而能交换多少东西,也就是其购买力如何,并不是稳定不变的。

因为法币的发行没多少成本,就是印一张纸嘛,如果法币的发行超量,而社会的实际财富生产是一定的,就会造成法币的购买力下降。

就比如2000年的500块钱,能够买多少东西呢?当时我印象中胡辣汤是5毛钱一碗,大概可以买1000碗;据北京晨报信息,当时北京新盘平均均价5722元每平方米,大概可以买0.087平米。

现在呢,虽然500元变成了834元,但前几天我去喝的胡辣汤是6元钱一碗,现在只能买139碗;根据中房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2024年02月,北京新建住宅样本平均价格为45131元/平方米,样本价格中位数为55000元/平方米;先取低的45131元,834元大概可以买到0.018平,而中位数的话大概可以买到0.015平。

大家可以算下,胡辣汤从可以买1000碗到139碗,购买力只有当时的14%,北京的房子从本可以买到0.087平变成0.018平或0.015平,购买力只有当时的21%或17%。

所以,为什么钱看起来多了,购买力反而下降了?钱为什么不值钱了?

很多人也许会想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不算错,但也算不上是原因。

因为随着人们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本来应该是生产成本下降,商品变得更便宜,但为什么却是上涨呢?

这就要回到上面提及的那个话题,货币超发。

这个问题我之前同样简略提及过,如果社会上只有100单位的生产,这时货币发行假设同样100单位的话,那1单位的货币就可以买到1单位的生产,但假设发行的货币是200单位的话,这时1单位的货币就只能买到0.5单位的生产,这个里面的逻辑需要大家自己去想,这里不详细展开。

总之就是一点,货币超量发行,大家手里的钱购买力下降,就不值钱了。

那为什么要超发货币呢?

肯定是有人从中受益,就比如先拿到钱的人,因为超发的货币流入市场是需要过程且逐次展开的,谁先拿到新钱,这时物价还没上涨,购买力还没下降,一顿买买买后物价上涨了,那些拿不到新钱的人却只能承受物价上涨的后果,越是依靠工资生活的普通人,承担的代价越重,这个时候就发生了财富的转移,财富从普通人那里转移到了拿到新钱的人手上。

那谁能拿到新钱呢?这个还是大家自己去想。

其实货币超发的后果不仅如此,我的水平有限,读者感兴趣的话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通货膨胀,才是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的元凶,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